查看原文
其他

揭晓!北大杰出青年医师!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2-09-02

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在北大医学这片沃土上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医师他们不辞辛劳、精研医术在传承与创新中将中国医疗水平带到新高度

第二届北京大学青年医师奖日前揭晓

6人荣获杰出青年医师奖

18人荣获优秀青年医师奖

12人荣获提名奖

今天,让我们走近

6名杰出青年医师获奖者

感受他们的使命与担当


王 明 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主任医师

提出中国方案,撰写标准指南

钻研大疱病,科普银屑病
他真情关怀每一位患者
他笃行创新育人的理想


 张 韬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主任医师

手术台上,他一丝不苟

科学研究,他探赜索隐
讲台之上,他乐育人材
民众当中,他科普寓教


 饶 慧 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 主任医师

执笔编写指南

致力肝病研究
作为国家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
她把技术传到人民需要的地方

 江 东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 主任医师

医术精湛,专业突出

科研教学,成果显著
主导研发新术式和配套器械
助力患者快速重返运动


 马 青 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 主任医师

穿梭于各种抢救,救人于危难中

坚守在前哨岗位,保生命线畅通
率先开展低温治疗及体外心肺复苏
全方位推动急诊危重病学发展


 韩 冰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 主任医师

钻研医术,秉持医风

勇挑重担,业绩丰硕
攻克临床专项,研发自主产权
用创新前沿技术引领学科发展

修医德,行仁术

怀救苦之心,做苍生大医

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北大青年医师始终心怀厚道精神用行动书写担当一起倾听他们的故事


在病人感到无助

或选择艰难时

医生要有担当、有判断。


 点击视频,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明悦讲述他的故事↓ 

2003年,王明悦来到了北大医院皮肤科,将最为危重的免疫性大疱病作为主攻领域,从此将临床治病救人和探究疾病机制的责任扛在肩头。多年来,他深耕其中,建立起目前最大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队列。

作为免疫性皮肤病专家,王明悦长期钻研大疱病,广泛科普银屑病,真情关怀每一位患者;作为医生科学家和导师,他践行医教研三位一体,探索疾病机制,笃行创新育人。

同时,作为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总干事,他积极协调全国银屑病诊疗中心和专病医联体规范诊治的推广和普及,建立标杆式诊疗模式,使银屑病患者接受最规范、最先进的治疗。

王明悦(左)和朱学骏(中)、陈喜雪(右)两位教授

王明悦带领团队发现并研究副肿瘤性天疱疮新的并发症,伴有天疱疮的Castleman病细胞学特征被国际指南引用。撰写国内外指南或共识、衍生发明专利、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他拨开疾病的重重迷雾,与同事建立起强大团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业余时间,王明悦也会在线上为患者们解答和科普皮肤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规范治疗,科学护理。格局、担当、同理心,是他多年行医一直践行的箴言。


北大医学在医教研方面的厚重传承,为年轻医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沃土,相信在传承与创新中会涌现更多精研临床技能、创新基础科研、培养优秀人才的杰出医师。


病人说:

“我在人民医院遇上了

人民好医生!”


 点击视频,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韬讲述他的故事↓ 

作为一名血管外科医生,张韬一直致力于高质量完成临床工作。近三年他承担了科室20%的手术量。他的从医之路,是在不同角色间修行之路。

临床上,张韬专注攻关主动脉瘤等三个方向的相关新技术和新器械,并积极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他参与2022版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等三部行业规范和标准共识的撰写,提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案。

他曾连夜从外地赶回北京,为主动脉夹层的危急患者进行手术。他还为这位病人发起捐款和众筹。患者治愈出院后,又找到了张韬,偿还医疗欠款:“我在人民医院遇上人民好医生了!我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临床之外,张韬更追求成为一名“临床科学家”。他说:


作为临床医生,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但也要解释和解决问题。


腹主动脉瘤分动脉栓塞支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挑战,张韬和团队提出了一种可降解的栓塞材料,为病人带来更优质的治疗,这项新技术已取得多项专利。

从北京到全国,他推动血管外科进修医师专科联盟的成立,希望血管外科的技术能够造福更多病人。抗击新冠疫情和冬奥医疗保障,张韬都亲历其中,他说: 


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是我作为医生的使命,也是作为党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都是份内的事。



一事专注,一生坚守


 点击视频,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饶慧瑛讲述她的故事↓ 

从医学生到如今桃李芬芳的优秀教师,从住院医生到如今独当一面的肝病专家,高效完成每一项任务的背后,是饶慧瑛多年来对医学事业始终如一的专注与坚守。

饶慧瑛22年来一直从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牵头编写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丙型肝炎的筛查及管理。作为国家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她的足迹从肝病研究所核酸检测实验室延伸到祖国需要的地方。

2020年初新冠疫情肆虐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研究所是北京市第一批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饶慧瑛带领同事们高效工作、昼夜轮班,至今已将数以百万计的检验结果及时准确发出;2020年7月,新疆乌鲁木齐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饶慧瑛作为国家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临危受命,紧急支援新疆,日夜指导,使得乌鲁木齐核酸检测能力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

治病救人,教书育人,是饶慧瑛为医的初心,也是她事业的追求。“做好岗位工作”,以敬业作为医者底色;“专业更精深”,以创新作为研究者的方向;“推动平台建设”,洞悉发展路径是她作为建设者的高度。

“严谨、创新、为患者考虑

这是医生最需具备的品质。”


 点击视频,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江东讲述他的故事↓ 

运动医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解决的不是生命问题,而是如何提高生活质量,江东一直秉持着严谨创新的精神,为患者提供更有成效的治疗。

面对备战奥运时踝关节严重受伤的运动员患者,江东采取了由他主导研发的踝关节损伤新术式,用精湛医术与时间赛跑,将患者康复时间由平均三个月缩短至一个月。

在运动医学领域,半月板移植后极易出现明显的外突移位,这也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江东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了移位机制,设计出新的手术方式、改进了移植物的制备理念,将过去手术长期优良率由不足50%提升至95%。除此之外,他还专注于再生医学的研究,针对严重运动损伤造成的组织缺损,发明了一种微创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手段,大大提高了损伤修复的效果。

在教学中他认真负责,注重因材施教,他曾获得中华医学会全国青教比赛一等奖等各种教学奖项,担任研究生纵向班班主任,带领同学获得北京大学班级五四奖杯,是当年北大医学部唯一获此奖项的代表班级。


一个好的医者一定是能为患者更多的考虑,更加谨慎地对待病情、给患者选择更加经济的手术方式、让患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更好的恢复效果。



比起痛苦的回忆

我更愿意记住人间的温暖。


 点击视频,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马青变讲述她的故事↓ 

相较于其他传统科室,急诊医学算得上是一个年轻的专业。主修内科学的马青变,在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北医三院的急诊科。

急诊科是传染病预警和发现的前哨科室。从非典到新冠,马青变始终站在抗疫第一线。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带领科室优化患者诊治流程和院感排查流程,为约80000人次急危重患者提供急诊急救医疗保障,确保疫情期间生命线畅通。


急诊医生的使命是抢救更多生命。


马青变非常注重临床技术创新,她率先在国内开展低温治疗、体外心肺复苏术等新技术,目前北医三院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超过94%,中毒患者救治成功率高达99%。她带领团队参与制定多项国内急诊医学的共识、指南和操作规范。

在马青变的推动下,急诊医学博士点建立,国内首家急诊危重病学课程体系构建起来,她也成为北大第一批急诊医学博士生导师。

急诊科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地方,面对挑战,马青变说:


当一名医生最重要的是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力量,对专业精益求精。20岁、50岁,可能到80岁,我们永远还是学生,还要不断探索、不断积累。


临床上发现问题,

就应该通过科学的研究来解决。”


 点击视频,听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韩冰讲述他的故事↓ 

 “正畸治疗,通俗来说就是将牙齿矫正到理想正确的位置。”韩冰这样解释自己的专业。

早期的正畸治疗依赖国外技术,为了研制出针对中国人的矫正技术,2002年,进入口腔正畸专业研究生阶段的韩冰,作为学生在执行层面分别参与林久祥教授和许天民教授团队研制高效、安全的矫正器,其研发出的传动矫治技术和生理性支抗技术,前后获得多项科技奖项和专业认可。

为了达到更好的矫正效果,2011年,韩冰和许天民教授启动了正畸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工作,邀请全国各地100多位正畸专家到北京来进行现场评审,后来又陆续在国际杂志发表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性论文,出于严谨严格的考虑,2019年才将成型的评价标准完整公布,并通过了中华口腔医学会立项,提高了中国的正畸专业水平。

2017年口腔正畸专业博士答辩,韩冰与导师林久祥教授和许天民教授合影

韩冰致力于参与公益活动。他曾前往贵州、云南等地授课,在山西、新疆等地义诊,让地方患者得到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疫情期间,韩冰多次带队奔赴核酸检测一线,和科室医生们共同支援需要帮助的社区街道。他始终觉得: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作为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党员,一定要冲锋在前。



第二届北京大学杰出青年医师提名奖获得者

 孟 一 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泌尿外科研究所前列腺疾病学组组长,《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疗指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激光协作组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激光学组秘书。参与中共中央和国家机关第八批援藏工作。获北京大学“青年岗位能手标兵”;2016-2021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先进个人;2020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卓 明 磊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一科主任医师

胸部肿瘤诊疗经验丰富,对肺癌靶向和免疫治疗开展大量研究,创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新分型。参与编写国内肺癌诊疗指南和专著。主持国自然等多项课题和多项I期新药临床研究,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肿瘤医院优秀教师等。获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北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优秀援疆干部人才。


 蒲 城 城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综合二科副主任医师

专注于精神障碍的早期识别和预防及难治性精神障碍的治疗,秉持“成为有担当的医生”这一信念,医术和医德获得患者、家属、同行高度认可,近3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8篇,参与延安市精神病院的建设工作并担任首任病房主任,长期从事心理健康科普宣传。曾获得2021年北京市基层精防榜样、北京市九三学社社会服务工作优秀个人、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奖等。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采写:武慧媛、程曦、毛华越、赵绮文

编辑:张子璇、赵绮文、武慧媛

排版丨责编:昭花花


救回一命!



编、导、演、制:看北大学生拍电影!



那些热爱体育的北大学子!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邮箱:gbdgw@pku.edu.cn

 祝贺!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